

種植牙效果好嗎
上海匯尚口腔莊龍飛博士解析:種植牙效果好嗎?近幾十年來, 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優(yōu)化規(guī)范和材料學的進展, 口腔種植與傳統(tǒng)的缺牙修復方式相比, 不僅具有咀嚼效率高、不損傷鄰牙等功能和組織保護方面的優(yōu)勢, 而且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功率, 因而正逐步成為缺牙修復的優(yōu)選治療方案。但是, 種植治療仍然存在治療周期較長的缺點, 使部分患者尤其是前牙缺失患者難以接受。目前, 即刻和早期負載的應用, 縮短了種植治療的周期, , 臨床上也出現(xiàn)能夠無創(chuàng)量化地檢測種植體穩(wěn)定性的方法——共振頻率分析(RFA) 。本研究應用共振頻率分析, 觀察早期負載與傳統(tǒng)負載的種植體穩(wěn)定性變化, 探索早期負載的可行性。
種植牙效果好嗎:研究對象
2005 年 11 月至 2006 年 4 月期間,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(yī)院口腔顱頜面種植科就診患者中隨機選擇牙列缺損患者 50 例( 男 24 例, 女 26 例, 平均年齡 40.16±2.27 歲) , 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, 共植入 ITI SLA 表面種植體 104 顆。
排除標準:( 1) 患冠心病、原發(fā)性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骨質(zhì)疏松癥、血液系統(tǒng)疾病、腎病、過敏性疾病、傳染病、風風濕病、甲狀腺疾病、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疾病、放療、夜磨牙、吸煙、飲酒的患者; ( 2) 種植區(qū)拔牙創(chuàng)至少愈合有 3 個月; ( 3) 擬種植部位無需骨增量; ( 4) 種植體無需進行 2 期手術。
測試儀器
本實驗使用 Osstell Mentor( Integration Diagnostics,Savedalen,Sweden) , 系一種無線共振頻率分析(RFA) 儀器, 適用于各種種植系統(tǒng)。測量時, 將無繩傳感器( Smartpeg) 安裝在種植體或基臺上, 產(chǎn)生磁振動波, 再用探測器靠近傳感器測得振動數(shù)據(jù), 振動頻率范圍 1100~10000 kHz。測量所得數(shù)值為種植體穩(wěn)定值( 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, ISQ) , 數(shù)值范圍 1~100, 數(shù)值越大, 穩(wěn)定性越高 。
實驗分組
50 例患者隨機分為 2 組: 實驗組和對照組。實驗組為早期負荷組, 在種植術后第 6 周行早期負荷。對照組即傳統(tǒng)負荷組, 在種植術后 12 周負荷。術后當天、1 周、4 周、6 周、8 周、12 周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 RFA 測量, 記錄 ISQ 值。實驗組 20 例, 男女各10 例, 平均年齡( 37.70±2.58) 歲, 對照組 30 例, 男 14例, 女 16 例, 平均年齡( 41.80±4.81) 歲。
受測種植體
共 104 顆 ITI (Institute Straumann AG,Switzerland)SLA 表面(sandblasted large- grit and acid- etched) 實心螺紋種植體。實驗組 50 顆, 其中上頜 22 顆( 前牙12 顆, 后牙 10 顆) , 下頜 28 顆( 前牙 10 顆, 后牙 18顆) 。對照組 54 顆, 其中上頜 20 顆( 前牙 4 顆, 后牙16 顆) , 下頜 34 顆( 前牙 6 顆, 后牙 28 顆) 。
種植術前準備
術前每位患者接受全面牙周檢查口腔衛(wèi)生指導以及缺牙區(qū)鄰牙齦下刮治。術前拍攝全景片、根尖片。
種植手術流程
所有種植體均按標準 ITI 手術流程, 由同一專業(yè)口腔種植醫(yī)師采用非埋入式種植方法。術中按照Lekholm 和 Zarb(1985)的骨類型分類標準, 根據(jù)種植區(qū)準備時鉆頭所遇到的阻力, 結合影像學檢查, 對術區(qū)牙槽骨類型進行分類。2 組各類型牙槽骨內(nèi)植入的種植體數(shù)見表 2。
修復及 RFA 測量
實驗組即早期負荷組, 在種植當天、術后 1、4、6、8、12 周測量 ISQ 值, 同一實驗者測量, 鄰面、頰舌面各測量 2 次(圖 2、3)。術后 4~6 周上基臺, 加力小于 15Ncm。取模, 在門診或技工室制作固定臨時義齒, 內(nèi)部選用與種植體匹配的氣化帽, 外部為塑料( Heraeus- Kulzer Corporation, Germany) , 制作后進行調(diào) , 無干擾, 無懸臂, 用丁香油糊劑暫粘。術后12 周永久修復, 拍攝全景片或根尖片, 基臺加力至35Ncm, 種植義齒上部結構均由實心基臺/八角基臺+金合金烤瓷全冠組成。對照組即傳統(tǒng)負荷組, 在種植當天、術后 1、4、6、8、12 周測量 ISQ 值, 測量方法同試驗組。術后 12周行永久修復, 與實驗組的永久修復方式相同。
種植牙效果好嗎:統(tǒng)計學處理
采用 Minitab 統(tǒng)計軟件 ( Minitab Release 14.13,Minitab Inc., USA) , 對 2 組進行正態(tài)性檢驗, 組間數(shù)據(jù) t 檢驗, 計算出各時段 2 組 ISQ 值的 P 值。如為非正態(tài)分布, 則使用 Mann–Whitney U 檢驗, 以確定 2組間的種植體穩(wěn)定性是否存在統(tǒng)計學差異。
種植體留存率
2005 年 11 月至 2006 年 4 月共植入 104 顆 ITI種植體, 其中實驗組 50 顆, 對照組 54 顆。觀察期間,2 組種植體留存率( Albrektsson1986) 均為 100%, 實驗后隨訪期間( 6 個月) , 種植體留存率仍為 100%。
ISQ 測量結果
實驗組種植體與對照組種植體在各時間段的ISQ 值無顯著差異( 圖 4) , 整體變化趨勢相同。初期穩(wěn)定性較高, 從第 1 周至第 4 周下降, 第 6 周又逐步上升, 其后穩(wěn)定性基本保持不變或略有上升。各時間段的 2 組 ISQ 值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( P>0.05) ( 表 3) 。
共振頻率分析
評價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, 種植體的初期穩(wěn)定性是判斷能否即刻負載的重要指標, 連續(xù)監(jiān)測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, 可判斷種植體骨界面的愈合狀態(tài)和力學特性, 指導種植負載時機。1996 年, Meredith 等[1] 首次報道以共振頻率分析(RFA) 評價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。目前評價種植體穩(wěn)定性的手段主要有植入扭矩法、旋出扭矩法、臨床捫診、Periotest 法以及共振頻率分析。其中, 植入扭矩僅能判斷種植體植入即刻的穩(wěn)定性, 不能進行連續(xù)測量; 旋出扭矩是破壞性的測量方法, 無臨床應用可能。臨床捫診的精確性和可重復性差, 可靠性低。Periotest 法曾是臨床評價種植體穩(wěn)定性的主要方法, 但是仍然存在測量可重復性低
等問題。作為最新的種植體穩(wěn)定性評價手段, 共振頻率分析具有客觀、可連續(xù)測量、可重復性高、無創(chuàng)、不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等優(yōu)點, 成為目前最佳的臨床測量種植體穩(wěn)定性的方法[2]。
穩(wěn)定性變化
本實驗中, 2 組種植體的初期穩(wěn)定性均較高。隨著時間推移, 穩(wěn)定性逐步下降, 表現(xiàn)為第 1 周~第 4周 ISQ 值下降, 第 4 周~第 6 周 ISQ 值明顯上升, 最終 ISQ 值的升高幅度趨緩, 維持在一較高水平。這一結果與種植體周圍骨改建的過程相吻合: 在早期, 由
于種植體周骨的退行性變, 初期穩(wěn)定性下降, 而此時新骨形成還處于早期階段, 因而種植體- 骨界面的穩(wěn)定性明顯下降, 表現(xiàn)為初期 ISQ 下降。隨著新骨成熟改建, 穩(wěn)定性逐步上升, ISQ 升高。2 組種植體在手術當天及術后 1、4、6 周均無負荷, 經(jīng)統(tǒng)計分析, 其 ISQ 值在 4 個時間段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 因此, 2 組種植體術后 8、12 周 ISQ 值具有可比性, 且排除負載以外的影響因素。本研究中, 2 組在 8周、12 周的 ISQ 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 可以認為早期負重( 術后 6 周) 對于 ITI SLA 種植體骨結合過程未產(chǎn)生不利影響, 證明 SLA 表面種植體在 6 周負載是可行的。
雖然眾多實驗顯示早期與傳統(tǒng)負載的種植體成功率相當, 本實驗結果也顯示早期與傳統(tǒng)負載的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無差異。但控制早期負載的適應證相當重要, 這些實驗對患者均有嚴格的選擇標準。咬合對種植體負荷后的穩(wěn)定性會產(chǎn)生影響, 因此必須嚴格控制不良咬合。本實驗對研究對象的選擇標準中,排除存在異常咬合關系及夜磨牙患者。
早期負荷的研究和應用現(xiàn)狀
過去多數(shù)學者認為, 種植體完成骨結合后才能承受力, 因而將負荷時機規(guī)定在種植術后 6 個月或更長的時間。Albrektsson 等[3]認為, 過早負載會誘導種植體周纖維組織包裹, 妨礙骨結合, 導致種植失敗。此后, Szmukler- Moncler 等[4]的研究指出, 早期負載并不是種植體周纖維組織包裹的原因, 愈合期骨-種植體界面過大的微動才是根本因素。Cameron 等[5]和 Maniatopoulos 等[6]的研究結果也提示: 種植體- 骨界面在閾值范圍內(nèi)的微動, 不會妨礙骨結合。
本實驗 2 組種植體在各時間段的穩(wěn)定性均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 即在控制咬合的前提下, 負載不妨礙骨結合, 提示早期負荷的可行性。
共振頻率分析的臨床意義
目前, 國際上一些學者也有應用共振頻率監(jiān)測種植體穩(wěn)定性、指導種植體負載時機的報道。Friberg等[7]于下頜無牙頜植入 75 顆一段式種植體, 其中失敗的種植體, RFA 變化趨勢與其余種植體完全不同, 提示 RFA 可能提示種植體的脫落。Glauser 等[8]報道, 種植體 4 周時的 ISQ 值越低, 脫落的概率就越高, ISQ 在 49~58 范圍18.2%。
本研究顯示, 早期負載組與傳統(tǒng)負載組種植體的 ISQ 變化趨勢相同, 各時間點 ISQ 值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 提示 ITI SLA 種植體早期負載的可行性。共振頻率分析可判斷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。
上海匯尚口腔種植牙效果好嗎,綜上所述, ITI SLA 表面種植體早期負載是可行的。共振頻率分析是臨床檢測種植體穩(wěn)定性的一個有效、可靠、客觀的手段。在相同影響因素下, ISQ 值高, 反映種植體的穩(wěn)定性高。但是, 由于相關的臨床報道和應用還十分有限,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 ISQ 正常值范圍, 單個的 ISQ 值并不能評定種植體的骨結合情況, 其作為判斷種植體松動的參數(shù)的能力仍然有限。因此, 還需要更多的相關臨床研究界定 ISQ 的閾值。
來院路線
Route
地址:上海市靜安區(qū)長壽路839號(智慧廣場5樓5001室)
電話:021-5298 1020
傳真:021-5298 1020
郵箱:huishangkouqiang@163.com
滬ICP備18040473號-1????滬醫(yī)廣【2021】第06-08-C304號
@版權所有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轉載,上海匯尚口腔對此保留法律訴訟的權利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