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頜側(cè)切牙和下頜切牙是近遠中徑最小的牙,尤其在高加索人群中。一旦缺失,因其與鄰牙的間隙小,所以植入種植體很困難。在不造成種植體螺紋暴露、不破壞鄰牙牙周韌帶及骨質(zhì)、不損害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和天然牙牙槽嵴的前提下,在有限的間隙中植入標準直徑的種植體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上海種植牙醫(yī)院認為,至少與鄰牙相距1.5mm才能避免以上并發(fā)癥。
使用窄種植體能減少種植體自身所占據(jù)的空間,從而減少上述風險。在過去的十年里,多種類型的窄種植體被使用。窄種植體通常指直徑3-3.4 mm的種植體,不同種植系統(tǒng)的窄種植體具有可比性(Avila et al. 2007)。部分研究表明,窄種植體的長期成功率低于標準直徑種植體。較低的成功率可能與種植體的位置、骨密度、窄種植體的長度短(<8 mm)和生物機械性能低(Romeo et al.2006)有關。然而,亦有研究表明,窄種植體在負重前有90%到100%的成功率,且長期隨訪結(jié)果相似。
上海種植牙醫(yī)院研究表明,靈活性強的兩段式窄種植體十分成功,它允許多種修復設計,種植體12年后的留存率高于98%(Lee et al. 2013)。然而,在多數(shù)情況下,即使使用3 mm直徑的種植體,可獲得的牙間間隙仍很有限,造成種植體與鄰牙的距離小于1.5 mm。在這種情況下,盡管充分考慮了種植體的成功和長期留存,窄種植體的邊緣骨吸收是否會隨時間而改變?nèi)陨形纯芍?br />
相關閱讀:
上海種植牙全口種的話需要多少錢